编者按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它的日记。只有史家记录那些挥舞旌旗的王者是不够的。城市里,那些属于个人的,渺小然而动人的瞬间,要有温婉私人的笔调记下。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纽约时间》,记录下自己城市的记忆。今天的日记来自生活在纽约的记者许可。
还是那句话:你也写日记吗?邀请你。邮箱:newyorker@chineseinny.com
▥ 疫情日记
许可 | 5月5日 晴 9-17度 身体状况:佳
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在纽约西村一个公园发生的一幕又引发了舆论关注。
上面的这张图片拍摄于5月2日下午4点多,地点是位于曼哈顿西边的克里斯托弗街公园。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气温突破20度,许多纽约民众都到户外享受阳光和好天气。
但是这张图片里的民众们却让人看了直皱眉,三五成群没有保持社交距离不说(里面每一小团儿想必不是都是原本就住在一起的人),在保证不了社交距离的情况下还不戴口罩。
当你再看5月2日纽约新冠确诊病例达31万2977人,死亡2万4198人的数字时,不禁有些错愕,仿佛身为疫情中心的纽约和图片里是两个世界。
这张图片在社交网络上疯传,引得不少评论。有人被这景象震惊,说纽约不是这个样子的,可能是假照片,但很可惜不是。还有人说,“我在家里老老实实待了8周就是为了这群人?真是荣幸之至。”
这种情况不仅仅在纽约出现,加州开放的海滩上周末也出现了大量人群。
而令人担忧的是,全美尚未到达新冠疫情拐点,这样的行为无疑会让拐点到来的时间进一步推迟,而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恐怕将比之前的预期还要多。
美联社今天就发文指出,如果将纽约排除在外(纽约已过拐点),全美新冠感染率仍在上升阶段。目前美国每天新增感染病例超过2万人,每天死亡的新冠患者超过1000人。而随着多州对“居家令”的放宽和企业的重开,美国压平曲线的努力很可能将以失败告终。
如果将纽约大都会地区排除在外,美国新增新冠病例实际上是从3周前的6.2人/每十万人增长至目前的7.5人/每十万人。而华盛顿大学的模型本周一也预测,随着各州陆续重开,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将从此前预计的8月上旬的13万4000人上升至9万5000人到24万3000人之间,最高值比此前预计几乎翻了一番。
而另一方面,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所谓的自由正在以大部分群体的自由为代价。
如果公园里这种违反社交距离的情况得不到遏制,那么政府可能会采取关闭公园等更强硬的措施,侵害的是想要在户外活动但遵守防疫原则的人的权利;如果他们的行为导致疫情传播速度无法得到快速缓解,那么“居家令”的延长和复工的延缓实施将进一步伤害所有人的利益,甚至导致医疗系统再度濒临崩溃,有其他治疗需求的人的资源被挤兑。
而显然,以上后果在上图的民众里心里似乎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每天下午7点,纽约客们总会自发的在家中鼓掌、敲锣打鼓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社交媒体上也充满着对医护人员们的溢美之词。
但是有多少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出于从众、自嗨或自我感动的心理?有多少人在拍拍手、动动手指之后,歌照唱,舞照跳?有多少人真的理解遵守防疫指南的实际行动才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支持和尊重?
我想起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意大利德利亚市市长在一个录制的视频中怒怼市民,“有人在家里做牌子,上面写着‘一切都会变好’,20个人聚在一起,就做一个牌子?他们说要做一个漂亮的牌子,于是他们叫上亲戚一起,病毒就是这么传染的!”
这个背后的逻辑确实让人哑然失笑。
表达赞美、加油鼓劲很容易,但等到要替他人着想、出让一点自我利益时却不答应了。这样的赞美是不是显得有些廉价?
我记得《奇葩说》里黄执中曾经有一个“遥远的哭声”和“近处的哭声”的比喻,指人类总是更容易关注与自己利益更相关的事情,更容易听到”近处的哭声“,或形容一种短视。
而在我看来,这些公园里打破防疫原则的人群,怕是连“近处的哭声”也听不见——他们听不见就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祷告、听不见病危的患者们的喘息,也听不见那些死难者家属的哀鸣。
来自《纽约时间》微信公众号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