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哈顿下中城,能住上这么便宜的廉租房,实在很幸运。”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郭先生对此感到非常心满意足。
他和妻子丶儿子丶媳妇及两个孙女住在曼哈顿的政府廉租房里。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房租每个月一般高达3000美元以上,但郭先生家的这套两房一厅每月的房租大约只有1000美元。
在如何实现“人人有房住”的道路上,纽约市政府远远走在了前头,惠及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早已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不同族裔的庞大人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收入越低申请越优先
20年前,郭先生刚来美国不久,就开始向曼哈顿地区的管理机构申请廉租房。管理公司的办事员问他家有几口人,郭老实地回答:“就老两口。儿子媳妇正在申请移民。”“那把他们的名字也加上去,申请两房一厅。”办事员爽快地说道。
在向纽约市房屋局提交了五年工资单丶缴税记录丶低收入证明等文件后,郭先生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房子的十几年里,郭先生一家每年的税单丶工资单及银行记录都要复印给管理处,以便向政府更新租金余款补贴。如果收入有变化,租金也会随之浮动。
与郭先生相比,美国人芭芭拉则要幸运得多,她的廉租房申请三年即获批准。随后,她和丈夫便搬进了曼哈顿区的斯泰弗森特社区,一住就是12年。
芭芭拉家的房子没有过多的装饰,简单的木地板,雪白的墙壁,客厅宽敞,窗台的几株绿色植物给房间增添了额外的生机。
芭芭拉说,纽约的廉租房都是全新装修房,还包括空调丶冰箱丶微波炉丶炉灶丶浴缸丶橱柜等一切厨房和浴室设备。斯泰弗森特社区的运营维护非常完善,她家的卫生间一直沿用二战后的设计和用具,直到现在用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斯泰弗森特社区每隔六年都会为租户重新粉刷公寓,并确保各种设施运营正常。如果租户出现水丶电等问题,物业会立即上门维修。社区中心地带还修建有喷水池丶图书馆和休闲草坪。
据统计,在纽约,申请廉租房的住户,平均年收入为23087美元,收入越低申请越优先。廉租房的平均月租金仅为408美元,但其中的很多住户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
这些都得益于纽约市政府的廉租房政策。负责纽约廉租房项目的纽约市公屋管理局成立于1934年,它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公屋管理机构。截至2010年4月,管理局的廉租房项目已达334个,包括2604幢居民楼丶17.8万套公寓,并拥有居民65万人,约占纽约人口的8%,市政府可算得上是纽约最大的“房东”了。
“廉租房”不一定是贫民窟
美国的“廉租房”可以是集中建设在城市某一区域内,被称为“公共建筑”的用房,也可以是分散在不同社区中,为户主所有的租金管制楼。这两种形式的“廉租房”户型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大小家庭的需要。其房屋保养程度丶居住标准等都与普通出租住宅相同,所以“廉租房”并不一定就是贫民窟的代名词。
像在曼哈顿上西城,一栋均价为84万美元/套的大楼里,一位年薪30万美元丶西装笔挺的白人男士,和一位在唐人街剪线头的华人老太太使用的是同一部电梯。
他们居住的是相同户型的房子。白人男士需要为此付出的租金是每个月2650美元,而老太太每个月只需支付480美元,差额部分由政府直接补贴给户主。
这样的贫富混居也是纽约廉租房的一大特色。“我很欣赏纽约市政府这样的决策,让相对贫穷的市民住在曼哈顿这样的闹市区,是避免贫富隔离的一种成功尝试。”同样住在这栋大楼里的沈先生说。
而这样的混居源自1975年起,纽约市即出台相关政策,在某些地段,房地产开发商在购得政府地块建楼后,必须拨出20%的单元供纽约市低收入家庭入住。为此,政府将为房产商免去部分税收。
2006年12月28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又签署了修订法案,将原法案中规定的免税地区,扩大到几乎整个曼哈顿和部分布鲁克林区。
廉租房带来的烦恼
在纽约,廉租房还有地段问题,剪线头的那位华人老太太住的租金管制楼,和政府的“公共建筑”用房生活环境截然不同,混居也给周边社区的居民带来了不少烦恼。
来自香港的阿龙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康妮岛一个大型“政府楼”社区附近,他就特别羡慕沈先生,因为“他那儿治安有保证。说到底,廉租房也有地段问题”。
康妮岛曾是美国的旅游胜地,有不少富人曾在那里买了别墅。上世纪中叶,为了平衡人口,纽约市政府出资为低收入家庭在康妮岛盖了一批政府楼。其后大量穷人涌入,彻底改变了康妮岛的人口构成,康妮岛的房产价格也自此一蹶不振。刚来美国时,不了解当地政府楼公寓项目的阿龙,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下了附近的一套联排屋。
阿龙说,这种政府直接拨款盖的房子,大多在纽约的贫穷区,比如布朗克斯丶哈林等地,社区经常出现“低层次丶低教育,高失业丶高犯罪”的情况,面临帮派猖獗丶贩卖毒品丶暴力犯罪等问题。“枪击在这种社区是家常便饭的事,连儿童在户外玩耍都有危险。”阿龙说。
最后,阿龙不得不将孩子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上课。为了子女的教育,政府楼附近的楼盘,成了很多华人避之不及的“危险”地带。
(资料来源:《上海侨报》2011年第44期,《“低保”华裔申获美国廉租房》,作者严姗隽;《国际先驱导报》第1723期,《走进曼哈顿廉租房》,作者申宏;《参考消息》第19023期,《让保障房成为社会稳定器》,作者唐霁丶李明丶郭瑞丶荣娇娇丶丁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