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法官今天判决,纽约市警局打击犯罪的手法「拦路搜身」违宪。对已宣称纽约犯罪率因此降低的市长彭博(Michael Bloomberg)而言,无异挨了一巴掌。
联邦地方法官谢恩德林(Shira Scheindlin)称,这种作法是「间接的种族貌相」,因其锁定特定族群,造成大批黑人和拉丁裔超出比例地遭到歧视性拦搜,而市府最高层官员对此「视若无睹」。谢恩德林认为,纽约市所谓的拦截搜身政策无异于间接种族定性,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是主要被盘查对象,被盘查的可能性高得不成比例。
谢恩德林在判决意见书中写道:「每个人在任何时候离家从事日常生活的活动时,都不应担心被拦搜。」
她的判决包括,下令指派1独立的监督员,并立即修正拦路搜身的作法。这些「补救」措施适用在2起相关的告诉案,分别由纽约民权联盟(New York Civil Liberties Union)和宪法权利中心(Center for Constitutional Rights)提起。
宪法权利中心发表声明说:「全体纽约市民今天获得了1项胜利,在现任市政府进行过500万次以上拦搜而其中有数十万次属非法和歧视后,纽约市警局终于必须负起责任。现在是本市不再漠视问题存在并与公众合作纠正偏差的时候了。」
彭博(MichaelBloomberg)今天说,针对联邦法官判决纽约市警局的犯罪防制手法「拦路搜身」违宪,他将提起上诉。
彭博仍坚定地辩称,这种作法降低了纽约的犯罪率;并说,「遭到拦搜的可能性,是重大的吓阻手段」。布隆伯格认为,拦截搜身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纽约市的犯罪活动,使犯罪率降至历史低位。该市凶杀案数量处于50多年来最低水平。据布隆伯格预测,若上诉法庭维持谢恩德林的判决,犯罪减少的现象有可能会出现逆转,从而令纽约乃至整个美国处于更危险的位置。
纽约市府官员在记者会中说,市府计画请求延缓实施法官的判决,直到上诉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