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4.0 1 Reviews
张泳医学博士
COMPREHENSIVE PAIN MANAGEMENT
简单介绍
 美国华人医师协会会长,纽约西奈山医院分子病理研究中心主任丶病理科医生,纽约法拉盛美东痛症复建中心医生
中国青海出生长大,从十多岁当「赤脚医生」开始,就立志在未来要当一个真正的医师来救人;如今他不仅如愿成为医师,还是美国华人医师会(ACAP)副会长。
在中国大陆念完书后,张泳到美国的纽约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之后进入西奈山医院工作,现在他还在西奈山医院的分子病理诊断科当主治医师。张泳说,这科不只单单结合了中医丶西医,有时候还必须从病人的心理做诊断,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
  1975年,不满17岁的张泳从青海省西宁市插队到青海省贵德县东沟公社,之前经过3个月赤脚医生培训的他,到农村后成了生产队的赤脚医生。由于他插队的地方当时缺医少药,所以张泳只能用几根银针为患者治病。为了掌握针灸技术,他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在农村的一年半时间里,张泳一边放牧种地,一边看病治疗,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
  苦学苦拼终于取得不俗成绩
  1977年,张泳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从祖国的大西北来到了东北的长春。1982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遗传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年,张泳到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后开始攻读
 美国华人医师协会会长,纽约西奈山医院分子病理研究中心主任丶病理科医生,纽约法拉盛美东痛症复建中心医生

中国青海出生长大,从十多岁当「赤脚医生」开始,就立志在未来要当一个真正的医师来救人;如今他不仅如愿成为医师,还是美国华人医师会(ACAP)副会长。
在中国大陆念完书后,张泳到美国的纽约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之后进入西奈山医院工作,现在他还在西奈山医院的分子病理诊断科当主治医师。张泳说,这科不只单单结合了中医丶西医,有时候还必须从病人的心理做诊断,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

  1975年,不满17岁的张泳从青海省西宁市插队到青海省贵德县东沟公社,之前经过3个月赤脚医生培训的他,到农村后成了生产队的赤脚医生。由于他插队的地方当时缺医少药,所以张泳只能用几根银针为患者治病。为了掌握针灸技术,他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在农村的一年半时间里,张泳一边放牧种地,一边看病治疗,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

  苦学苦拼终于取得不俗成绩

  1977年,张泳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从祖国的大西北来到了东北的长春。1982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遗传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年,张泳到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后开始攻读分子微生物博士学位。刚到美国时,他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对美国社会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陌生。尽管在国内补习了英文,可到了美国还是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由于全家的生活费用都靠学校给的奖学金,因此生活上不得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张泳在这种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奋斗了五年,1991年终于获得了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后,他到纽约西奈山医院做了一年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博士,1993任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主任。

  咬牙坚持取得临床医生资格

  然而张泳在美国并没有资格做临床医生,一次,当时还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博士的他,和一位美国的临床医生讨论病人的微生物检验报告时,得知张泳是中国医学院毕业的,那位傲慢的医生竟然说:“你在美国没有做临床医生的资格,不要和我讨论病例。”这句话让张泳很受打击,不过这也成了他立志当临床医生的动力。

  在美国,临床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最高的,当然也是最难考的。在美国以外的医学院毕业的人要在美国做医生,需要通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考试,在医院里再当3至5年的住院医生后才有资格。张泳为了实现目标,白天工作,晚上复习,整整准备了三年。1995年,他终于进入了美国的医学院,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医疗系统不同,他必须从美国医院病例的书写方法丶检查项目的次序和药品的名称开始学起,还要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值班,这让很多外国来的学生难以适应。而张泳总是告诫自己,这份职业是自己选择的,要比常人付出双倍丶甚至多倍的努力。

  就这样,1998年张泳通过了美国的医生资格考试,并拿到了执业医生执照。1999年他得到了美国的病理专科医生执照,并留校任病理科医生,同时他担任了纽约西奈山医院分子病理科的主任。2003年开始边工作边学习,2005年又拿到了预防医学的医生执照。张泳在中国的大学读了八年的书,在美国的大学又上了十二年的学,二十年的大学生涯不是普通人可以坚持的。

  回报母校促成中美学术交流

  到目前为止,张泳在许多国际知名医学杂志上发表关于肿瘤研究丶基因丶肝病学丶人类基因治疗的论文几十篇,同时拥有十几项有关中草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美国专利和国际专利。另外,张泳长期以来也一直致力于中草药抗癌分子机制的研究,一些成果引起了美国医学界和制药业的高度重视。

  在成绩背后,张泳始终没有忘记白求恩医科大学对他的培养,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2月纽约西奈山医院和吉林大学医学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建立起联系,在一年的时间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有血液科丶妇产科等11个学科的30几位临床医务人员到美国西奈山医院进行临床学习。2008年9月5日,在他的努力下,由纽约西奈山医院妇产科主任麦克·波柔迪曼和胸外科主任斯考特·斯万松带队组成的医务人员代表团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与此同时,在美国二十几年的生活,张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华人,作为华人医师协会会长,为华人服务,为华人解除病痛一直是他所追求的。为了这一目标,张泳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周只有一天休息,但他从没说过苦。“真正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给病人看病让我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他说。
[ + 展开]
网友点评(总共有1个点评,1个网友进行了评分)

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