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人资讯网 特约记者 Immanuel 本文与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信息正义(Information Justice)”联合发表
黄敏仪与她的政府同事一起与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斯沃尔科特一起参观了法拉盛图书馆黄敏仪议员办公室供图 法拉盛图书馆4月重新开放 社区最大公共活动中心重启 千呼万唤始归来,法拉盛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全美国最大最繁忙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皇后区法拉盛图书馆将在今年4月重新对公众开放,主要线下服务都将陆续回归。
皇后区市议员黄敏仪告诉纽约华人资讯网,这个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借书的地方,它还是法拉盛社区的中心。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移民社区,图书馆对于老年人和家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放学后聚集的地方。黄敏仪在近日亲眼目睹了法拉盛图书馆安装新电梯的项目,并和馆方确认了图书馆将重新向公众开放的消息。
“我很欣慰,我们终于知道法拉盛图书馆何时重新向公众开放,”黄敏仪说。
2020年3月,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纽约市政府决定临时关闭了包括皇后区法拉盛图书馆在内的多家公共图书馆,几个月后恢复了部分借阅服务,市民可以“即拿即走”。电子书阅读和线上的一些活动还在继续,但市民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坐在图书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面悠闲的看书;学生们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学后去图书馆做作业,上自习,参加图书馆组织的面对面的学习辅导和读书会。
2021年3月到11月,位于法拉盛中心位置的法拉盛图书馆成为了社区的疫苗注射服务点,也成了市政府储藏疫苗的仓库,换了一种方式服务社区。但是因为空调和暖气系统出了故障,整个冬季再度关闭。
2022年3月,黄敏仪在紧锣密鼓筹备重启的图书馆里看到,一个临时的暖通空调系统已经到位,新增第二部电梯的项目也已经启动。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斯·沃尔科特和设计与建筑部专员托马斯·弗利告诉她,通过周密的筹备,图书馆将在下个月重新向公众开放,并使得公众在使用相关设施时能有安全的保障。
你可能不知道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系统有多牛
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是独立的非盈利机构,成立于 1896 年。到现在已经有66个分支机构,包括中央图书馆、各社区分馆、7个成人学习中心、1个技术中心、两个学前班和两个青少年中心。纽约市民可以通过这个图书馆系统免费访问超过 500 万册书籍和资料,覆盖多种语言和种类,它还常年开设各种教育、文化和公民项目。
“你不要小看皇后区的图书馆,它跟那些著名的大学图书馆比起来也一点不差,”皇后区居民邓晓鹏告诉信息正义记者,他去过纽约的很多图书馆,三大公共图书馆系统有几百个遍布全市的分馆和阅览室,多数都是很小的社区公共阅读空间,有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商店一样,或者更像是一个小区活动中心,为周边居民日常看书读报和交流提供一个小小的平台,而皇后区法拉盛图书馆则是全纽约最大的社区图书馆,它自身已经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完备,空间大,藏书多,活动多,每天接待几千人。而且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学前班的幼儿到有特殊需求的专家学者,全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皇后区图书馆主要的分支机构分布 在皇后区图书馆系统中,法拉盛图书馆承担了国际资料中心的任务,它收藏了代表世界各地文化的图书、杂志和光盘等。语言覆盖孟加拉语、汉语、法语、古吉拉特语、印地语、意大利语、朝鲜语、葡萄牙语、旁遮普语、俄语、西班牙语和乌尔都语等。
它也为新移民提供服务,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融入新社区,不仅常年有针对新移民的英文课开设,也提供国民教育、求职和入籍辅导,并且开展了很多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帮助新移民在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也有机会分享和获得更多的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图书馆还有帮助独立作者创作和出版作品的独立作者计划(IAP),免费协助有分享意愿和著书立说需求的市民完成他们的出版计划,并在电子书平台上帮他们推广。图书馆还会选出其中的精品做专门的推广活动或者在全国出版,并共享到各合作伙伴平台。
法拉盛图书馆有多特别 【本章特约法拉盛图书馆馆长曾阳撰写】
(法拉盛图书馆供图) 法拉盛图书馆是皇后公共图书馆的分馆之一,地处华人聚居的法拉盛闹市区中心,大楼于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总共有四层楼,建筑面积76,000平方呎。底层楼有个可容纳223人的大剧场,还有一个可容纳150人的大会议室和一个小会议室,这两个会议室均有隔板,需要的话可将房间隔成两个小会议室。一楼有客户服务部,信息服务台,儿童阅览室,学龄前儿童学习中心,有供孩子们玩乐高游戏的六呎长乐高墙,乐高台,既可培养孩子们的乐趣,锻炼其动手动脑能力,又可发挥创意。二楼有多媒体中心,里面有电影电视音乐光盘和有声读物,还有青少年阅览室和电脑中心。大楼里有约80部公用电脑,还有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可供读者借用。 三楼的藏书完全是外文书籍。
(法拉盛图书馆供图) 法拉盛图书馆的特点之一是读者流量大。疫情前的财年,读者流量有170万,书籍光盘流通量有110万,参加图书馆活动节目的读者达到18万人次,大楼里常常座无虚席。做为一个面向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学习、信息、电脑技术、文化活动等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法拉盛图书馆被称为“全美最繁忙”的社区图书馆。目前在图书馆里有两个基建项目正在进行当中,一个是安装第二部公共电梯,另一个是安装大楼的冷暖气通风系统。由于基建的原因,各层楼里都搭起隔墙,剧场和一个会议室也暂时不对外开放,这对读者流量是会有影响的。虽然如此,在繁忙的时候,日读者流量仍可达3,000人,平均每小时进馆人数可达400人,读者流量还是很可观的。
说起法拉盛图书馆的特色,不得不说藏书语种的多样化。皇后区是全美最多元化的郡之一,有"世界之郡"之称,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会说近200种语言。法拉盛图书馆藏书量有40万册,外文书籍藏书有40个语种,包括中文,西班牙文,韩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俄文,印度文,旁遮普文,孟加拉文,葡萄牙文,希伯莱文,乌尔都文等。中文藏书有约10万册,中文藏书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适合不同口味和需求的读者,读者反映站在书架中,彷佛置身于"书的海洋”。馆藏的外文书籍多数是由原著的语言文字出版的,如西班牙文的“唐吉坷德”,法文的“基督山伯爵”,而不是翻译版本,给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读物。这里还有包括27种语言的多媒体电影电视光盘,外文古典电影是馆藏的强项之一。
不久前有位阿肯色大学研究生,为了寻找两本用爱沙尼亚文写的,关于爱沙尼亚独立战争历史的书,找遍了美国的图书馆,结果发现全美只有两间图书馆有收藏,一间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另一间是法拉盛图书馆。原本这位读者愿意开车从阿肯色州来纽约借书,结果总馆“馆际互借”部(Inter-Library Loan) 破例把书寄给这位读者,免了他长达500哩的车程,这位读者肯定是感激不已。图书馆的三楼有两台设有中文界面的电脑供读者使用,由乐俊民严赛虹基金会捐赠,方便讲中文的年长者或英文不熟练的读者,这在纽约市是别具一格的。
(法拉盛图书馆供图) 图书馆收藏有近200种杂志期刊,包括50多种外文杂志,其中仅中文杂志就有30多种,包括受欢迎的“读者”,“读者文摘”,“国家地理杂志”,“快乐厨房”,“东周刊”,“皇冠”杂志等,还有6种外文报纸,包括3份中文报纸,当天中英外文报纸可在服务台凭书证借阅。即使在数字化时代,虽然手机电脑很普遍,社交平台也很发达,很多读者仍钟爱于传统媒体,喜欢从报纸上获得新闻和信息。
法拉盛图书馆的另外一个特色是有丰富多彩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和观众的活动节目。虽然目前由于基建,剧场和一个会议室暂时不对外开放,图书馆每月仍提供100多个活动节目,吸引3-4千观众。活动节目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层次,如给婴儿和母亲的“妈妈和我”儿歌童谣班,2-3岁幼童和家人学习班,学龄前儿童故事会,学龄儿童手工制作,青少年机器人编程活动,成年人电脑课,太极健身课,舞蹈学习班,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讲座,文艺演出等。虽然图书馆是个“安静”场所,但是活动室里面往往是另外一番情景。
(法拉盛图书馆供图) 图书馆每年提供很多关于多元文化的讲座或文艺表演节目,其中不少是用外语讲解或英语和外语的双语节目,比如中文讲解的中华文化、历史讲座和作家书谈线上讲座,很受听众欢迎,时常吸引了上百或几百名网络上的听众。几年前推出的“文化桥梁”活动系列,覆盖了多种不同文化背景和族裔,有中华文化,韩国,印度,日本,越南,巴西,德国,非洲,加勒比海,美国原住民文化等, 给观众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族裔之间增进了解。节目举办形式多样化,有现场的,线上的,也有现场和线上同步进行混合型的,观众既可以在图书馆里,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不同文化风采。活动常常吸引来自外州和世界多个地区的观众,如中国,台湾,印度,巴西,哥伦比亚,英国等。图书馆还经常与社区的团体机构合作举办活动节目,包括一年一度的学生返校日,元宵节亲子灯笼制作,在医疗保险申请期间举办医疗保险信息讲座活动,还有阿兹海默症健康讲座等。
法拉盛图书馆以它独有的特色,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同行前来参观交流,近年来的访客有西班牙托尔托萨市图书馆馆长,台湾国家图书馆馆长曾淑贤一行,中国首都图书馆代表团,芬兰赫尔辛基市中心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长岛萨福克郡和纽约西部图书馆系统等。
法拉盛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还有适宜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读者的活动节目,不仅在社区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和电脑中心,也是很多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枢纽之一。非常感谢社区居民和读者对法拉盛图书馆的支持,希望大家能继续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