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美食日记 难过就来一碗冰激凌

纽约24小时   Sunday 2020/05/03 02:40 AM
收藏
编者按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它的日记。只有史家记录那些挥舞旌旗的王者是不够的。城市里,那些属于个人的,渺小然而动人的瞬间,要有温婉私人的笔调记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纽约时间》,记录下自己城市的记忆。感谢王若冲应邀。

还是那句话:你也写日记吗?邀请你。邮箱:newyorker@chineseinny.com

▥ 疫期美食日记(总第 38 篇) 王若冲 | 5月2日

昨天昨天因为自己的问题,奖学金申请出了问题。好在还能补救,但还是因为自己出错,生自己的气了。下午哭了一波,出去吃了米线。云之南关门了,老滇味还开着。

进去想点一份酸豆角米线,老板说就这个没有,原因是“他懒得炒酸豆角了”。也是很耿直。三人三碗米线,我和室友姐姐都要的是酸汤肥牛,还打了折,送了室友朋友一罐iced tea。

在外面等老板做饭的时候,我们被隔壁橱窗里的饼干、巧克力派和水果派吸引了。这家店像Shake Shack一样有心机,通风管道把室内的香味吹到外头,戴着两层口罩都能隐隐闻到。

等米线的这十几分钟,不时有路人凑上橱窗看了又看。在这行人寥寥的街上,香味果然是最吸引人的,同时也证明了有些人的口罩不合格。

我想起从前住东便门的时候,东花市大街上开了一家榴莲酥店,奇香无比。大队人马排队,长度能有一两百米,还每人限购两斤。我和我爸妈都喜欢榴莲,但总是嫌队伍太长,碰巧有天买菜的时候路过,发现还剩一小盒,就买回家尝了尝。

好、难、吃。

酥皮显然没舍得放油,压在一起跟死面饼无异。榴莲几乎找不到。整个饼子香得不得了,但竟然连甜味都尝不到,看起来现代工艺的香精真的是厉害呀。

那家店开了两周之后就没有人排队了。过了一个月就关门了。

等餐的时候正好赶上七点,这回是第一次在街道上感受纽约人的敲锣打鼓。室友姐姐说,她跑步特喜欢赶到七点钟收尾,因为感觉全纽约都在为自己加油喝彩。

晚上室友姐姐看我又哭得很惨,晚上十点带我出去买冰激凌吃。

说好直奔Wallgreens的,路过St. Marks的时候打算去看看平日里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的那条逛吃街怎么样了。结果一路萧条。

曾经大家成群结队约饭的穿山甲关着,旁边本该营业到半夜的餐馆大门紧锁。

奶茶店一芳早上还开一开,下午早早就关了门。我最喜欢去的茶庵Tea House已经休业很久了。

甜品店大概只有Spot还在开门,只去过一次却还念念不忘。但想想尖叫的卡路里和胆固醇……还是算了吧。

平日里门口排长队的Oh Taisho也关门了。我每次路过都想进去吃个日式烤串,但没朋友的我每次都约不到人(在纽约约朋友起码提前两个星期定好),也就不打算一个人进居酒屋做孤独的美食家了。

他们家的门在营业的时候永远是敞开的。小小的店面里挤满了桌子,桌子四周挤满了人。就连门口都坐着人吃饭,从街上路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哎,这姑娘点了两个鸡肉串。

我朋友家旁边的韩国KTV也关门了。从前每天晚上,楼前面都站着几个壮汉向小姑娘们礼貌地打招呼,问要不要上去唱歌。

整条街像睡着了一样。

溜了一圈跑去Walgreens,发现从前24小时营业的他们晚上九点就关门了。

想起公寓楼下、韩国炸鸡店边上就是一家便利店,一看还开着门。里头冰激凌品牌就几种,口味倒挺全。我们挑了咖啡味的Oatly冰激凌。

从前知道这个牌子是纯素的,昨天一看配料表:里面没有奇怪的东西,没有胆固醇,就是Oat milk。买回家开开心心吃了,吃了就没那么难过了。

前天写文章的时候刚刚开始饧面,还没擀。今天汇报一下成果。

在黛记面馆,你不用纠结到底是点毛细、二细、还是大宽,王厨子一碗给你展现所有选项(刀工不好)。
擀面杖不够长,看小高姐视频上几下就擀得均匀,我却不停地要跟小短粗擀面杖较劲。左边擀了右边就顾及不上。

下次回国得带跟长擀面杖回来。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