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人资讯网记者 Lily
编者按
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无数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的人失去了工作,有的人还在为养家糊口冒险奔波,有的人不得不在家办公和线上课程......这些变化也已经成了纽约人的“新常态 new normal”。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是怎样影响着我们呢?
1、饮食餐厅行业是受到这次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自从非必要企业关闭以来,人们就再也看不到餐馆里人声鼎沸、喧嚣热闹的景象了。大多数餐厅、酒吧和咖啡馆都相继关闭,往昔生机勃勃的大纽约陷入了一片沉寂。
在严格的禁令下,餐厅基本上改写商业模式,统统开始努力适应只有外卖和外带服务的新常态。
▼防止顾客堂食,把座位区都封了起来。

▼大部分餐厅依赖互联网送餐软件维持营业。

▼因为对酒水的监管比较松,停业的酒店鸡尾酒吧被改装成临时酒庄。

▼“关门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爱你。”

还有的餐馆转型成了“紧急厨房”。
比如纽约最难订到的餐厅之一——麦迪逊公园十一号(Eleven Madison Park),它现在与非营利组织“Rethink Food NYC”合作,为那些在医院、养老院和警察局的一线工作者每天烹制2000多顿饭。
在过去的五周里,麦迪逊公园十一号餐厅参与救援行动的厨师们已经为300万人提供了食物。餐厅的名厨丹尼尔·胡姆(Daniel Humm)说:“能认识到食物的力量真是太棒了!”
▼丹尼尔·胡姆

而一旦禁令解封,大家被允许出去就餐,餐厅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可能会减少座位数量,顾客和服务员都需要带着口罩,并且用一次性的菜单进行点餐。纽约市长白思豪就表示:“新冠疫情后,餐厅的客流量可能要变小得多。我们得慢慢来。”
人们在此期间,也开始习惯了外卖点餐。
这意味着成千上万名的一线工人要每天冒健康危险,穿梭在城市空荡的接到,把食物送到等餐人的手中。
也许很多人打开门时看都不看一眼送餐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中坚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人,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更值得我们尊重和认可。(
P.S. 如果你愿意,请给他们慷慨的小费,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给他们个人防护用品表达善意。)
解决纽约人温饱问题的不仅仅是这些送餐员,还包括为市民提供的免费餐以及市政府新推出的送餐计划——通过招募空闲的出租车司机,为有需要的人送餐。
送餐计划不仅让纽约人可以获得送餐服务,也让司机们在经济困难时期也有了一个赚钱的机会。(
司机们可以获得每小时15美元的收入)

这些司机们已经帮助为有需要的纽约人送出了600万份餐食。"白思豪在推特上写道:"他们所做的事情是英雄主义的。"

希望疫情过后,城市中的必要工作人员们,依然可以得到你的尊重和善意。
2、购物最近去过超市购物的朋友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人们相隔6英尺的安全距离排着长队、进入超市前必须戴上手套和口罩、购物的时间随营业时间缩短、还有的店铺在顾客和工作人人员中间悄然竖起了一块透明隔板......
▼排队的队伍总是很长

▼人们等待进场的时间也很长

▼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


▼已经习惯保持安全距离的纽约人

▼警察频繁地出现,督促购物者遵守规则。

▼随着全国众多肉类工厂的关闭,肉类短缺、价格上涨将无法避免。

虽然大型连锁超市Costco虽宣布从5月4日开始恢复正常营业时间,但依旧只允许一名会员和一名陪同者,并规定所有客人都必须佩戴口罩(这项政策不适用于2岁以下的儿童或因医疗健康的问题而不能配戴口罩的人)。
包括Costco在内的很多超市都为弱势群体保留了特殊的购物时间,让所有的一线人员优先进入采购。

但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在室外排长队和长时间等待是他们无法承担的风险。为了帮助那些无法自己获得食物和其他重要物品的人,一些组织和公司开始发挥作用。
非营利组织“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s)”的联合创始人丹尼尔(Healy Chait)说,该组织目前在纽约市、长岛、威彻斯特县和新泽西州部分地区有11000多名志愿者。
志愿者之一利亚姆·艾尔金德,20岁,是耶鲁的一名大三学生,他和朋友一起加入了“看不见的手”,为无法出门的老人送去水果和药品成了他们的日常。
▼利亚姆·艾尔金德

杂货店和药房的订单会放在网站上,志愿者在购物时会主动戴上手套,送东西时会擦干净袋子,结账方式也通常为电子支付或在保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使用现金。
“如果你打开门,看到需要的东西就在那里,就好像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把它们送给你一样。”

来自布朗克斯的“代购员”劳伦·内格隆(Lauren Negron),通常在接到网站公司的订单后前往曼哈顿的全食(whole foods)开始购物之旅,她喜欢在戴上乳胶手套之前先涂上洗手液。她的顾客中既有孕妇,也有处境危险的老人。
“被打上‘必不可少的员工’的标签,你就被真正地赋予了这种能力,你就真正地承担了这种责任。我现在做的这项服务,有些人不想做,有些人不敢做,但我还在坚持做,我至少还有能力养活我的家人。”
对于艾尔金德、内格隆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危机期间帮助纽约同胞们摆脱困境的一种方式。
3、出行大流行期间,多数人选择呆在家里,这使得越夜越繁华的纽约街头空空荡荡。

时代广场就像一部以冠状病毒大流行为背景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数字广告依然闪烁,仿佛有人忘了关掉它们。

曼哈顿的中心——第五大道(Fifth Avenue )车辆骤减,曾经拥挤的城市几乎认不出来了。

对于不得不继续勇敢乘坐交通工具的必要工作人员,这是他们的日常:
男乘客大多第一批到达,他们在黎明前就匆匆进站,穿着溅满油漆的牛仔裤,戴着破旧的安全帽,搭列车前往城市各处的建筑工地;两小时后,女乘客慢慢走上站台,他们大多数是护士和家庭健康助理,还有一些厨师和保姆。

人们会打量车厢是否有足够空间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太挤就等下一班(随着客流量大幅减少班次也减少了,拥挤的现象偶然还是会有);

走进车厢后,开始扫视周围环境,找到最安全的位置;乘车途中会抑制住拨弄头发、擦去脸上脏东西的冲动,会尽量避免触碰哪些共用的区域。

越来越多的流浪汉开始把地铁当成了避难所,这使得纽约地铁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流动的难民营。

从5月6日(周三)凌晨开始,纽约地铁每晚从凌晨1点到5点关闭,对列车进行消毒(清理北方铁路和长岛火车不需要中断服务),而之前大都会运输署MTA每72小时对地铁列车进行一次消毒。

有警察在地铁站台上做引导;口罩成为通勤者的日常用品,尤其是在州长科莫下令在公共场合必须佩戴口罩之后;乘客们还被要求举报没有实践社交距离的人。
▼布鲁克林医院外的交通控制箱上,张贴着认可医生和护士工作的标语,

公交车从3月23日开始就对乘客免费了,但为了避免和司机近距离接触,乘客必须从后门上车。而随着班次的减少,人们候车的时间明显变长。

佩戴戴口罩成“新的飞行礼仪“。捷蓝航空(JetBlue)4月27日推出新规——乘客在飞行期间(包括办理登机手续、登机和下飞机)必须戴口罩,所有机组人员在工作时也要遵守。与此同时,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也宣布,5月初开始向登机乘客分发口罩和消毒剂,达美航空(Delta )本周开始在登机口和机舱内为乘客提供口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传染病和疫苗学系主任、教授李·赖利(Lee Riley)博士说:“很多商务旅行或小型会议实际上都可以虚拟进行,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旅行肯定会减少。”地铁、公共汽车和中转站的载客量也会被限制在50%以内。飞机上的饮料和零食的分配可能不会改变,但是增加酒精湿巾。
4、娱乐
电视业迎来超高收视率
受新冠病毒影响,大批美国人被迫“宅”家。被困在家中的民众渴望了解疫情的最近进展,导致今年4月,每家新闻频道都创下了他们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率:福克斯新闻(Fox News)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水平;MSNBC全天时段的收视率也创下了电视网历史上的最高水平;CNN全天时段的收视率更是创下了自2005年9月卡特里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袭美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由于经常与川普总统的每日简报同时发布,拜尔对福克斯的晚间新闻报道首次成为有线新闻中收视率最高的报道。

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百老汇至少要停业到6月7日,而影院的回归可能遥遥无期。

但好在音乐剧的粉丝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安慰。
大都会在疫情闭馆期间,为将歌剧的欢乐和艺术性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宅家晚会”(At-Home Gala)。
来自13个国家的古典音乐大腕、40位世界顶尖歌手在自己的起居室、书房,通过Skype进行了近四个小时的表演,其中包括33场现场直播和七场预录制。从美国东部时间周六下午1点开始,大都会网站上的直播流量在162个国家就达到了30万次,周日晚间,播放总量达到100万人次。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还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抚慰人心呢?
公园一直以来都是纽约人的公共后院,按下“暂停”键后,游客大幅减少。当下又正值樱花季,公园里开的繁盛的樱花没了观众,只能独自飘零。
▼罗斯福岛每年都会举行“樱花节”以下是今年(右)和去年(左)的对比

由于公园成了城市里唯一开放的休憩地。在家憋坏的市民,一旦遇到好天气,就纷纷出动,在公园里锻炼、散步、玩耍。(纽约市在阿斯托里亚公园的滑板公园周围竖起了路障,但效果不佳。)

虽然让人们整个夏天都呆在家里不现实,疫情重压之下,人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宣泄口、排气阀,但“报复性出行”需谨慎,请一定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持安全距离。
纽约市也开始在公园为民众免费分发面罩,从受疫情最严重的社区和人流量较多的公园开始,预计本周将分发1万个。民众可以登陆NYC.GOV/FACECOVERINGS查询具体地点和时间。
5、居家学校和企业仍在关闭,大多数的学生都在进行网上教学,许多美国人也纷纷开始了居家办公模式。

由于疫情何时结束还不明朗,现在放松对学校的限制还为时过早,很可能是在秋天,学生们才能回到教室,但教学环境也会发生改变。
“在最初的隔离期结束后,学校可以重新开放,每天对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每周进行检测,以便迅速发现和控制任何新的疫情,”哈佛大学萨弗拉伦理中心(Safra Center for Ethics)表示。
同时,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学正在考虑在2021年之前不恢复上课的可能性。而关于复工,纽约州目前也只是对上州一些地区解除了限制(5月15日禁令到期后),对于疫情严重的纽约市、长岛、西彻斯特等地区,何时开放仍然是未知答案。
还有一些“新常态”:
查看每日股票和新冠实施动态

洗手,消毒,出门戴口罩
在这次新冠防控的建议中,洗手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用消毒液洗手20秒,可以保持我们的健康,同时我们还要被建议,经常给快递、外卖袋子、我们能接触到一些可能被污染物体进行全面消毒。
这些行为会成为以后人们的习惯。

无论新冠如何冲击我们的生活,坚强的纽约人总能从中找到乐观和勇气,经历这场劫难,相信纽约人也会更加团结,也更坚强。